前不久,有人向我们兜售一件吴冠中伪作《池塘》。由于兜售者也可能是受害者,所以以下我们称为‘造假者’ 的,或许另指他人。‘造假者’求售时“理据”有三:
一, 此件在北京翰海2005年秋拍卖上(目录封二)以RMB2,530,000成交,当我们拒绝后仍坚持道:如此重要的拍卖,画家没有声明,就肯定是真的。
二, 作品可见诸于安徽人民美术出版社84年刊物,并有80年代名信片为证。
三, 台湾陈德康先生亲自问过吴先生本人。
我们先谈第三点的手法:引出某台湾“名人”佐证。
造假者常常会在作品上落上款,如送赠某某人或某人留念等。有时则声称作品是从作者亲友处所得,或经某权威人士鉴定。
经证实:吴冠中从不知所谓陈德康何许人也。
第二点:以有出版物,特别是80年代的出版物为证据。
当下利用杂志,画刊登载伪作以扰乱视听,混水摸鱼,已是司空见惯。我们在鉴证许多伪作的同时也查证了连出版物都是假造。其中包括80年代的旧杂志,如‘美术’,如月历,如明信片等等都是后造,伪造。
一件伪作倘若蒙混过关则获利岂止百万元,那么花几千或几万造些假书,假证都是十分化算且轻而易举之事。
重点在第一点:以拍卖纪录为证据。这是新发明,不予揭穿,为害极大。
我们在判定林风眠作品时会考虑:80年代林风眠住在香港太古城时期,香港佳士得,苏富比拍出的作品大多为真,理由是林风眠会看到拍卖目录。
但是当今中国大陆的拍卖行多如牛毛,吴冠中先生经常收到的只有苏富比的目录。佳士得和其它一二间拍卖行的目录也收到过。吴先生说寄目录来也没用,指出有假画,也不撤拍,除非很亲近的人把作品举到面前,吴先生是不作鉴定的。他说:假画太多,管不了那许多了。先生也说过:鉴定作品真假,看来只有靠出版物纪录了,也许《全集》能帮上忙。再有就是要看收藏家的眼力了。
伪作《池塘》虽然有许多漏洞:如年份、地点、风格、题材、题字、尺寸、材质,但最大的漏洞是画的质量,是一张难看的画。如果排除投机、捡漏心态,有眼力的收藏家是能辨出真伪的。
我们要提醒大家,黑钱可以通过某些行业“洗钱”,艺术品正在通过拍卖运作“洗画”。
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
二零零七年九月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