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份: 1919~年
擅 长: 水粉水彩,油画,国画
毕业院校: 其他学校
创作年代 | 1993年作 | 尺寸 | 68*138cm |
---|---|---|---|
材质 | 装裱 | ||
题材 | 所属系列 | 代表作品在线展 | |
作品描述 | 钤印:荼、吴冠中印、九十年代 款识:吴冠中,一九九三。 《柳塘双牛》:别具一格的寓言画“我常常思索,人和动物之间没有语言,他们心中互相认识的界线在哪里。/在远古创世的清晨,通过哪一条太初乐园的单纯的小径,他们的心曾彼此访问过。/他们的亲属关系早被忘却,他们不变的足印的符号并没有消灭。/可是忽然在些无言的音乐中,那模糊的记忆清醒起来,动物用温柔的信任注视着人的脸,人也用嬉笑的感情下望着它的眼睛。/好象两个朋友戴着面具相逢,在伪装下彼此模糊地互认着。”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园丁集》里的一首诗,却被吴冠中用以诠释他的画作《水牛》。显然,我们从吴冠中这一举动中可窥出他作《水牛》的用意所在。 整个《柳塘双牛》的幅面,便是如丝的柳条掩映下的河里游弋着的两条水牛,一老一幼,一大一小。两条水牛侧着头,扑扇着耳朵,似乎正在聆听和倾诉。老水牛连绵的脊,在柳丝的拂和河水的涟漪里隐约。而它们悠长睫毛下汪汪灵动的双眼,与它们微微皱着的鼻翼,还有欲张还闭的唇,甚至是舔着唇的粉红的舌,却让人分明觉得它们其实便是两个正相注视着的人。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人的异化是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在西方,出于对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对人性的压抑和戕贼、对人的异化,艺术家们纷起以手中的笔为武器,把现代文明的畸形恶果拋上被抨击的对立面,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潮流应运而生。于是,一说起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西方,似乎这种话语权天然地便是西方的、便是西式的,与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了不相干。但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畸形的现代文明或所谓工业文明造成的对人的压制和人性的压抑的反思和抨击从来就不是纯粹西方的,虽然这种努力因为东方现代化的普遍迟滞于西方。在东方式的、中国式的话语模式里,艺术家们也用手中的笔不约而同地瞄向了现代文明的畸形产儿;早在上世纪20年代,白采便以其长诗《羸疾者的爱》对此作了最系统的批判;这一努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吴冠中创作于1993年的《柳塘双牛》便是明证。画面里的水牛实际上暗示或象征的正是纯中国式的哲学世界里的具有完全人性和健康体格的人。整个画面都被安置于一派恬静而温馨的田园风光里,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思想里典型的中国化的人居环境和生存环境;别具咀嚼意味的是,画面里两条水牛均没有被栓上绳子,这更是对人的身心自由和完整的深沉呼唤。而年幼的水牛在水中恣意的嬉游,特别是老牛蜿蜒的脊线正好圈住小牛这一艺术处理,又意味着我们应该创造和保证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以利于成长中的人的发展。于是,人际不必再紧张或严苛,人们不必在伪装下模糊地互认,人们可以温柔地信任彼此。 吴冠中引泰戈尔的诗句诠释他的画作,成就了《柳塘双牛》这一独特的寓言画,其中的水牛,便是吴冠中寓言里的“人”。就此而言,吴冠中其实是继承了鲁迅。但艺术虽有相通的逻辑,毕竟有门类不同的分工。所以吴冠中在《画里画外.文与画》又说:“画中诗有异于文学的诗,画家要探求线的韵脚与色彩的平仄。”《柳塘双牛》虽然是为了表达他的人生思考,但其艺术语言并不雷同。画中柳丝的构图和创作表现,正如吴冠中其它的作品,如《春如线》,线的交错和纵横,多变化但不花哨,是打上了鲜明的吴冠中烙印的吴氏技法。一代大师,其审美自然是多个形态多种形式的;而这“多”恰恰又反过来成就其“大师”地位;苏轼突破为文为诗的窠臼,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便是如此。而作为中国当代画坛以及拍坛地位不可撼动的大师,吴冠中亦是如此。其题材并不局限于传统牢笼而事事物物皆可入眼、皆可入画。但奇怪的是,以水牛为题材的作品,在吴冠中的艺术作品里并不多见。故此,此幅具有吴冠中独特风格的寓言画《柳塘双牛》堪称大师艺术生命绝无仅有之作,其价值不可估量。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